著名流體力學專家。1929年11月出生于上海市,1950年畢業于北洋大學水利系并留校任教至今,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。曾任天津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、院長,擔任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副主席、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四屆學科評議組力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,國家教委工程力學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,第八、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。
著名生物物理學家。1936年9月出生于山東省煙臺市。1961年畢業于復旦大學物理系,同年起在復旦大學攻讀理論物理專業研究生,1965年畢業。1965—1970年在天津工科師范學院任教,1970—1979年在天津輕工業研究所工作,1979—1982年在法國國立理論物理研究中心作訪問學者。從1984年起在天津大學物理系工作至今。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。2001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。是意大利國際理論物理研究中心境外研究員,美國科學促進協會會員。
著名激光與非線性光學專家。1939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。1957年考入天津大學精儀系,1965年研究生畢業于天津大學并留校任教。1997年姚建銓當選為中科院院士。現任中國光學學會理事、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、天津市激光學會副理事長、天津大學現代光學儀器研究所副所長,同時任美國光學學會及SPIE會員、南加州大學激光中心客座高級研究員等職。是第七、八、九屆全國政協委員,第八屆民進中央委員,第九、第十屆民進中央常務委員,天津市第十屆政協副主席,民進第十屆天津市委主委。
著名化工工業結晶專家。1938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島市。1960年天津大學化工系本科畢業,1965年天津大學化工專業研究生畢業。先后在貴州工學院、天津紡織工學院、天津大學任教。自1980年調入天津大學工作至今。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。現任天津大學化工系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、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,是天津市授銜專家、國家“八五”立功先進個人、“五一”勞動獎章獲得者、全國“三八”紅旗手、天津市優秀教師。
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專家。1934年6月11日出生湖北省沙市市。1962年天津大學研究生畢業。現任天津大學精密儀器系教授、博導,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。是天津大學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,一直工作在激光及光電測量技術科研第一線,發展了一系列非接觸、在線測量新原理新方法,取得了多項重大成果。獲省部級二等以上科技成果獎11項,其中“視覺檢測技術及應用”項目,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。“幾何量計量儀器現場標定新技術”項目,2002年獲天津市技術發明一等獎。著有《激光在精密計量中的應用》、《激光測量技術》等著作,發表了168篇重要學術論文。在學科建設方面,特別注意具有創新能力工程人才的培養,先后培養出80余名博士、碩士,建立了一支朝氣蓬勃的學術梯隊。研究生培養工作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。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。
我國工程非線性動力學的主要創始人。1956年畢業于天津大學機械系并留校工作至今,1963年獲蘇聯科學院機械所副博士學位,1998年當選為俄羅斯應用科學院外籍院士,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。在“九五”期間主持一般力學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。200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,200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,2010年獲中國專利優秀獎,2018年獲天津市最高科技成就獎。1978年創立非線性振動專業委員會,并于1979年組織第一屆全國非線性振動學術會議,至2004年連續十屆作為大會主席。在培養的100多名博士、碩士研究生中,許多已成為我國工程非線性動力學科技骨干,其中4人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,2人被評為新世紀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