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名物理學家,力學家、教育家、國家一級教授。
湖北省安陸縣人。1930年畢業于上海滬江大學,1933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理學碩士學位,1935年獲美國愛阿華大學工程博士學位。張國藩長期從事教育工作。1935年回國后,先后在北洋大學、西北工學院、滬江大學、嶺南大學任教,曾任北洋大學物理系主任兼航空系主任、西北工學院航空系主任,天津大學教務長、副校長。教過的課程有:理論力學、光學、流體力學、空氣動力學、飛行力學、振動力學等。
張國藩的科研成果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:一是對分子物理學與原子物理學的研究;一是三十年代探索湍流理論的研究。早在1930年由他提出的流體和固體的狀態方程式以及1936年發表的《從壓縮系數和膨脹系數求原子半徑》、《從壓縮系數和膨脹系數求分子半徑》兩篇論文均在國際該科技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。
張國藩1950年任天津市教育局局長,1956年任天津市副市長,天津市第四屆政協副主席,第一、二、三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,曾任民盟中央常委、民盟天津市委員會主任委員。
1957年至1966年任天津大學校長。
河北省豐潤縣人。193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33年至1937年,主要從事工人運動。抗日時期,組織冀東武裝起義并直接領導發動開灤煤礦工人起義。解放戰爭時期,曾擔任晉察冀中央局秘書長,冀東區黨委書記,冀東軍區政委等職。解放后,歷任天津市委副書記兼市長、吉林省委第一書記兼省軍區政委、東北局書記處書記、北京市委第一書記、市長。
中共九屆、十屆、十一屆中央委員,中共十屆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,第四、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。1982年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。
1952年至1957年任天津市市長兼天津大學校長。
中國著名教育家、電機專家。河北灤縣人。1917年考入北洋大學,1924年獲美國哈佛大學電機工程碩士學位。1932年起歷任北洋工學院電機學系教授、北洋大學教務長、天津大學副校長等職。劉錫瑛終身獻身于祖國的教育事業,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。歷任九三學社中央常委,天津市委主任委員,天津市第一至四屆政協副主席,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委員。
1949年至1951年任北洋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;
1951年至1952年任天津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。
山東菏澤人。著名的水利專家,中國近代水利事業的開拓者之一。1918年考入北洋大學土木工程系,1925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工程碩士學位。抗戰期間,任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、秘書長、總工程師,1950年至1979年任國家水利水電部副部長兼技術委員會主任等職。張含英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的水利事業,特別是對黃河的治理與開發,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歷任第一、二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,第五、六屆全國政協常委。
1948年至1949年任北洋大學校長。
天津市人。1903年考入北洋大學堂,1906年因品學兼優被保送美國哈佛大學法律系學習,獲法學博士學位。1911年,清宣統皇帝因其優異表現賞給其法政科進士。1921年至1925年,先后任北洋政府鹽務署秘書長、財政部次長。
1947年至1948年代理北洋大學校長。
浙江嘉興人。1912年考入北洋大學土木工程系,1915年學成畢業。后歷任復旦大學教授、秘書長,理學院院長等職務。解放后,任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、復旦理工學院院長、青島工學院院長,青島市人民委員會委員、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、中國民主促進會常務委員。1958年5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。
1946年至1947年代理北洋大學校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