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25-06-05
本站訊(通訊員:陳勇強 高穎)2024年5月,中馬建交50周年之時,一封由天津大學87名馬來西亞留學生發出的聯名信得到了習近平主席的回復,今年是天津大學學子收到習近平主席回信一周年。多年來,天大經管師生以服務“一帶一路”高質量發展為己任,在人才培養、科學研究、社會服務等多領域深度參與共建,深化中外學術交流,推動產學研協同發展。本欄目將聚焦于此,記錄經管人擔當作為的堅實足跡,展現“天大方案”服務絲路建設的生動實踐。
這里有一支肩負使命的卓越團隊,他們始終秉持“服務國家戰略、貢獻前沿思想、擴大國際影響、推動學科發展”的宗旨,深耕國際工程管理領域。他們培養了一大批服務于“一帶一路”的優秀人才,鑄就了“一帶一路”的“天大”現象;他們堅持做“頂天立地”的研究,持續產出一系列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創新成果;他們積極參與“一帶一路”項目的建設,為項目的順利進行提供重要支撐,并在國際規則制定中持續發出中國聲音。而今,天大全球工程經營實驗室正以扎實的工作和卓越的貢獻,書寫著服務國家發展,服務“一帶一路”的時代篇章。
今天,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,這個團隊的故事……
這支團隊的創始人是何伯森教授。1993年,何伯森教授半百轉行,創辦了我國首個國際工程管理專業,為我國國際工程領域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復合型、外向型人才。
張水波、呂文學、陳勇強三位老師傳承何伯森教授的教育理念,依托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,創辦了天津大學全球工程經營實驗室,為“一帶一路”建設貢獻“天大智慧”。
悉心育人 “一帶一路”天大人足跡散布全球
實驗室一直把教書育人作為首要任務,取得了豐碩的成果。累計出版了《FIDIC 2017版系列合同條件解析》《國際工程合同管理》等40余本國際工程行業相關的著作和譯作,多部成為行業經典教材,具有廣泛影響力;開發了一套《國際工程招投標》《國際工程合同管理》《國際工程索賠》等精品和特色課程,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、天津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。二十余年,實驗室培養了全職碩士、博士研究生共計200余名,他們的足跡遍布全球80余個國家和地區,鑄就了服務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工程管理領域的“天大”現象,真正做到了天大國際工程管理人“營”世界,可謂是桃李滿天下。
此外,“天津大學-何伯森國際工程管理教育發展基金”已連續12年共獎勵全國8所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的121位優秀學子,累計發放獎學金89.7萬元人民幣,持續為“一帶一路”建設輸送優秀人才。
潛心研究 切實解決服務“一帶一路”中的管理問題
二十年來,實驗室始終秉承何伯森教授嚴謹治學的精神,堅持做“頂天立地”的研究。在理論研究層面,實驗室深耕國際工程管理前沿領域,圍繞“一帶一路”重大工程項目的投資、建設和運營,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、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11項,成為工程管理領域唯一兩次獲得重點項目的科研團隊。在實踐創新層面,實驗室聚焦中亞-中國能源合作,深入參與中亞天然氣管道(土庫曼斯坦-烏茲別克斯坦-哈薩克斯坦-中國,我國第一條陸上天然氣管道)建設,開創性地提出“兩重一輕”跨國管道管理新機制,該研究成果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。
張水波老師在斯里蘭卡調研科倫坡港口城
陳勇強老師在哈薩克斯坦帶隊調研中亞天然氣管道
傾心服務 貢獻智慧推動共同發展
立足發展需求,助力企業經營。實驗室始終立足國家戰略需求,深度服務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企業。在服務國家重大工程方面,實驗室先后承擔中亞天然氣管道、匈塞鐵路等50余項國家重大工程咨詢課題;在助力企業發展方面累計為200余家企業提供高端培訓,并連續五年舉辦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全球工程經營高峰論壇,為政府、工程企業、科研院校深入互動、分享最佳實踐經驗,提升區域企業“一帶一路”影響力提供了平臺,該論壇已成為工程管理領域凝聚政界、學界和業界共識的品牌性活動;在知識傳播方面,創辦的“全球工程經營”微信服務號堅持原創內容輸出,目前超過4萬專業用戶,累計閱讀量突破100萬次,單篇最高閱讀量達4.93萬次,持續為行業提供智力支持。此外,實驗室還深入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開展實地調研,精準識別當地基礎設施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,并為其提供針對性的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,推動共建“一帶一路”高質量發展。
積極建言獻策,服務國家戰略。作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和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,實驗室帶頭人張水波教授始終圍繞“一帶一路”積極建言獻策,所提出的《關于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從以“主權貸款+中國建設”模式為主轉變為以“投建營一體化”為主的提案》《關于加快我國工程咨詢業走出去,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提案》《關于加快引導我國律師參與國際商事爭議的參與度,更好地服務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提案》《加強海外項目實施前的安保培訓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》《推動“一帶一路”人才培養,引領高校教育革新》等20余項議案和提案得到了政府部門高度重視,被19個國家相關部門采納,為制定政策提供決策參考。相關事跡、成果和觀點在中央電視臺、新華社、人民日報等十多家權威媒體報道。
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,提升國際話語權。實驗室二十余年來深耕國際工程合同管理研究,在提升中國國際規則制定話語權方面取得顯著成效:通過參編聯合國《亞太地區PPP培訓教材》并收錄5個中國案例,向國際社會推廣中國PPP實踐經驗;聯合主辦“聯合國貿法會PPP示范立法與中國實踐”國際研討會,吸引1200余名全球嘉賓參與,獲聯合國貿法會秘書長專函致謝;實驗室帶頭人張水波教授作為FIDIC大會唯一受邀中國學者作主旨報告,并促成FIDIC主席專程訪華交流。實驗室還通過擔任國際爭端裁決委員、在亞投行會議分享中國PPP治理經驗等渠道,持續推動中國參與國際商事規則制定和爭端解決機制建設,有效提升了我國在國際工程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。
FIDIC主席Anthony Barry一行到訪天津大學
工程管理是天津大學的王牌專業之一,實驗室是天大工管的一隅縮影。薪火相傳二十載,銘記師訓再出發。未來,天津大學全球工程經營實驗室愿與各界攜手共進,為“一帶一路”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力量。
(編輯 張華 李萱)